2024, 46(4):357-363.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40604001
摘要:中药发酵是一种重要的中药炮制技术,将益生菌运用于中草药发酵,使中草药具有药效提高、毒副作用减弱等优点,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草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益生菌作为中草药发酵的重要微生物,两者相辅相成,将进一步推动中草药发酵的现代化应用。本文阐述了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菌株种类,详细介绍了中草药发酵生物转化机理,论述了不同发酵工艺特性以及对发酵产品的影响,最终阐明了发酵中草药的优势,为中草药发酵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 46(4):364-374.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40204001
摘要:糖化会导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并在体内积累,引起皮肤衰老。体外实验表明花生衣具有抗糖化作用,乳酸菌发酵能否提升花生衣的抗糖能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体外AGEs生成模型和丙酮醛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模型,从10株乳酸菌中筛出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该菌具有很好的抑制AGEs生成能力,能缓解HSF细胞的糖化损伤。高糖细胞模型实验发现,CCFM1354发酵花生衣能显著降低HSF细胞中BAX和NFKB1的 mRNA的相对表达量;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实验结果表明,口服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发酵花生衣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GEs含量,提高小鼠皮肤弹性,改善小鼠皮肤萎缩状况,且效果优于未发酵花生衣。由此可见,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发酵能显著提升花生衣的抗糖化功能,缓解皮肤衰老。
2024, 46(4):375-381.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40702001
摘要:传统的黄精炮制方法一般采用耗时、耗能的酒蒸法或酒炖法。为了开发出耗能低、耗时短、条件温和的黄精炮制工艺,筛选了黄精发酵最适菌株,对发酵前后黄精制品中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筛选到一株最适黄精发酵菌株植物乳杆菌Picp-2。采用植物乳杆菌Picp-2对黄精进行液态发酵,所得黄精多糖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分别提升50.38%,13.10%,14.48%,31.47%。同时,Picp-2发酵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增加83.24%。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icp-2能够通过液态发酵显著提升黄精抗氧化、降血糖活性。本文为黄精炮制工艺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2024, 46(4):382-391.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421003
摘要: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与其粒度和形貌有很大关系。图像动态光散射法是一种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纳米颗粒测量方法。将图像动态光散射与偏振散射结合,提出了一种测量非球形纳米颗粒形貌的方法。根据偏振散射理论,当入射光为垂直线偏振光,颗粒的散射光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散射特性与颗粒的形貌有关,可以用线偏振度参数描述。在90°散射角方向采用偏振相机,对球形和非球形纳米颗粒在0°,45°,90°,135°偏振方向上的动态光散射信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球形颗粒的线偏振度接近1,八面体颗粒的线偏振度略小于1,棒状颗粒的线偏振度小于1且随长径比增加而减小,纳米片及纳米线等非球形颗粒的线偏振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定义线偏振度为光学球体度,用以表征颗粒形貌,采用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方法可以快速测量纳米颗粒的形貌分布。
2024, 46(4):392-399.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306003
摘要: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普遍存在炉膛水冷壁磨损严重的问题。为提高运行可靠性,目前一般通过加装防磨梁或防磨格栅实现主动防磨,但该方式会引起流场变化,并对锅炉运行参数以及炉内传热造成影响。因此,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炉膛水冷壁传热计算模型,提出加装防磨梁、防磨格栅后的边壁区颗粒浓度及传热面积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某440 t/h CFB锅炉炉内传热特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水冷壁加装防磨梁后,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和防磨梁数量有关,采用6道和12道防磨梁时,传热系数分别下降0.32%和2.89%,传热量分别下降3.28%和8.68%;比较而言,防磨格栅对炉内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影响较小,加装与防磨梁相同数量的防磨格栅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传热强化效果,传热量略有上升,当防磨格栅加装数量增加至30道时,传热系数下降5.76%,传热量上升1.59%。防磨格栅在降低水冷壁磨损的同时,对锅炉运行造成的影响较小,优于防磨梁。该模型可对CFB锅炉防磨技术的选用以及设计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2024, 46(4):400-406.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222002
摘要:冷冻消融技术对于治疗实体肿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普遍存在降温效果有限、靶向杀伤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提高冷冻消融的疗效,提出了将超声诱发成核用于冷冻消融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研究了2种降温速率下不同诱发成核温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观察并记录了超声诱发成核后的胞外冰晶形态、胞内冰晶生成情况及复温后的细胞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超声诱发成核辅助冷冻消融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致死率。慢速冷冻辅助成核组的效果最佳,消融更为彻底,HepG2细胞的存活率低至15.60% ± 2.60%。快速冷冻辅助成核时,需要配合较低的诱发成核温度才能更好地杀伤细胞。设计开发具有超声诱发成核功能的冷冻消融器械具有实际意义。
2024, 46(4):407-416.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308004
摘要:吊装事故的频繁发生, 对国家、社会、人民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根据吊装过程的视频信息,实现无人安全监控的关键是准确度和速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全局编码和非对称卷积的目标分割网络,研究视频图像的半监督目标分割问题。首先,将带有标签的视频图像输入网络,分别通过全局编码器与相似性编码器提取到互为补充的特征,从而获得对目标外观的有效表示;然后,通过非对称卷积将两个分支的特征进行深层融合;最后,采用残差上采样解码生成预测掩膜,实现对目标的分割。该方法在DAVIS2017数据集上的准确度为0.675,综合指标为0.708,帧率为31 帧/s;在实验用吊装数据集上的准确度为0.952,综合指标为0.976,比基线方法高5.1%,帧率为26.16 帧/s。与其他网络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验证了分割算法在准确度与速度方面的有效性。
2024, 46(4):417-426.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227001
摘要:为解决高重频飞秒光纤激光器基本重复频率较低,输出脉冲宽度较宽等问题,对高重复频率光纤超短脉冲激光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及面临的瓶颈展开研究。详细阐述了SESAM锁模、NPR锁模、NALM锁模等常用高重复频率飞秒光纤激光器锁模技术及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当前高重复频率飞秒光纤激光领域的难点与科技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型高重复频率锁模技术的探索、高重复频率光纤飞秒激光在输出波长方面的拓展,以及超高稳定性高重复频率光纤光梳研究。最后,简述了GHz飞秒光源在光丝激光雷达、光学频率梳以及生物探测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2024, 46(4):427-430.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301004
摘要:对一维动力系统的混合性及传递性进行了一般性讨论。设$ (I,f) $是一个拓扑动力系统(简称动力系统或系统), 其中I为紧致度量空间(度量为$d$),$f:X \to X$是连续映射。基于${\rm Furstenberg} $族,研究了一维动力系统$ (I,f) $和它的泛函包络系统$ ({L^1}(I,I),{H_f}) $的一些性质, 在前人研究的混合性和传递性的基础上,引进了$\mathcal{F}$–混合与$\mathcal{F}$–传递的概念,并证明了如果$ (I,f) $是$\mathcal{F}$–混合的, 则$ ({L^1}(I,I),{H_f}) $是$\mathcal{F}$–传递的。
2024, 46(4):431-439.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212001
摘要: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联合发电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不同类型能源发电的定价机制是智能电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虑供电侧同时包含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用户配备电力存储设备,为兼顾供需双方的利益和碳减排,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的实时定价机制。鉴于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和发电成本等存在较大差异,在利用拉格朗日对偶算法求解时,引入两个全局拉格朗日乘子作为相应的影子价格,即最优实时电价。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分时定价相比,所提实时定价机制能够有效地削峰填谷、提高社会福利,在经济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4, 46(4):440-451.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307001
摘要: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背景下,为了保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挖掘多类灵活性资源的调节潜力至关重要。为此,提出多类灵活性资源日前–实时两阶段协同优化模型。首先,通过场景模拟和场景削减技术模拟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并分析了电源侧、用户侧、储能侧灵活性资源的类型及优势。然后,设计日前–实时两阶段优化框架并建立风险经济调度模型,在日前阶段,根据新能源预测功率确定启停计划、发电计划等,以最小运行成本达到功率平衡。在实时阶段,根据新能源实际模拟功率确定调整功率、调用备用容量、需求响应程度,以最小期望成本达到功率再平衡。为了刻画新能源不确定性,在目标函数中引入条件风险价值来度量风险。最后,以区域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两阶段优化框架下,多类型电源实现互济,共同满足系统负荷需求,电源侧、用户侧、储能侧的灵活性资源发挥了协同调节功能,增强了系统灵活性;此外,两阶段风险经济调度模型通过条件风险价值刻画不确定性,较好地均衡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024, 46(4):452-463.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314002
摘要:疾病传播受到信息传播、个体行为选择等因素的影响,过程复杂,为了研究各种因素对疾病传播影响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一个交互演化的层间耦合传播模型,分析信息传播、接种行为和疾病传播的动态过程所涉及的6种耦合影响关系。在耦合模型的信息层,讨论行为和疾病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在耦合模型的行为层,讨论信息和疾病对接种行为的影响;在耦合模型的疾病层,讨论信息和行为对疾病传播的影响。采用微观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该模型,得到耦合状态转化方程和疾病流行阈值,通过模拟仿真实验讨论该耦合因素对疾病传播阈值和疾病传播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强信息的传播,鼓励个体接种疫苗,是更好地控制疾病传播的两大关键因素。
2024, 46(4):464-474.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306002
摘要:为解决电力行业降碳问题,同时考虑绿证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两种交易机制的协同降碳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以各厂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双层博弈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和碳减排率对厂商决策行为的影响。针对免费碳配额的分配提出一种新的碳配额核定策略,并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新的碳配额核定策略既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抑制煤电增长,又可以减少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该研究为各厂商联动及通过优化配置资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提供了参考。
电话: 021-55277251
地址: 上海市军工路516号
E-mail:xbzrb@usst.edu.cn
邮政编码: 2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