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6(6):589-599.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41016002
摘要:针对步态识别模型在特征表示粒度和时空依赖建模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特征表示和注意力机制的步态识别模型。该模型包含两个关键模块: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multi-scale features fusion network,MFFN)和步态注意力融合模块(gait attention fusion module,GAFM)。其中,MFFN通过多尺度、多粒度特征融合提高特征表示的丰富性和判别力; GAFM通过自适应地关注步态序列中的关键帧和重要区域,从而有效地建模长期时空依赖关系。在3个数据集CASIA-B,CASIA-B*和OUMVLP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均优于现有模型,相较于基准模型,平均识别率分别提升了0.9%,0.3%和0.6%。
2024, 46(6):600-609.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41023001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算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算力网络通过整合云、边、端的计算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和调度,以支持多样化的数字应用需求。对算力网络进行全面综述,首先介绍了算力网络的概念和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其架构设计、算力资源度量和算力网络调度等关键技术。同时,探讨了算力网络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包括技术融合、安全风险和资源优化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算力网络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推动算力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为构建智能世界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4, 46(6):610-619.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41016003
摘要:为解决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在计算资源受限设备上部署的问题,面向国产FT-2000/4多核处理器提出一种高性能的快速卷积算法FastInfer。采用分块策略优化通用矩阵乘法,将处理器访问频率高的数据存入更靠近处理器的缓存中,从而提高计算过程中的访存效率。配合分块方案设计实现高性能的矩阵乘法微内核,使用向量外积运算更新数据,提高计算访存比,实现最大程度掩盖访存指令的延迟。最终实验结果表明,FastInfer在FT-2000/4处理器上的峰值计算性能达到99.56 GFLOPS。在不同输入规模的通用矩阵乘法测试中,FastInfer性能是OpenBLAS算法的1.07倍和1.52倍。在卷积测试中,FastInfer性能是ARM Compute Library算法的1.32倍,实现了在FT-2000/4多核处理器上的高性能卷积计算。
2024, 46(6):620-628.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911002
摘要:氢能的合理利用,是实现交通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中,采用喷射器的氢气循环系统具有无运动部件、无需外部能耗、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无污染、成本低廉等优点。氢气喷射器作为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然而目前高效氢气喷射器的设计方法尚不完善,本文对现有公开发表文献中氢气喷射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渐缩单喷嘴氢气喷射器设计、渐缩多喷嘴氢气喷射器设计和缩放喷嘴氢气喷射器设计。最后对氢气喷射器设计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未来氢气喷射器设计改进方向。
2024, 46(6):629-637,658.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920001
摘要:为提高动力电池在大功率直流充电状况下的充电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充电桩热泵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某款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为例,研究该热管理系统在–20,–10,0,20和40 ℃工况下大功率直流充电的温度特性和充电时长问题。使用数值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建模并分析,结果表明,电桩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响应快、效率高,且最高温度可控制在50 ℃以下。在低温0,–10和–20 ℃工况下,相较于原车载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可分别为动力电池节约10.6%,17.9%和24.6%的充电时间;在20和40 ℃工况下可节省1.4%和6.0%的充电时间;对比动力电池各阶段所用的充电时间,所提出的系统主要比原系统减少了电量0~20%范围内的充电时间。
2024, 46(6):638-646.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925002
摘要:固体火箭推进剂低温点火瞬间,低温和高速加载的点火压力载荷可能会导致推进剂结构完整性发生破坏。针对目前低温点火冲击试验方案设计存在不足的问题,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种Ф25~37 mm内孔装药形式的低温点火冲击试验试件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定量获得了该端羟基聚丁二烯(hydroxyl terminated polybutadiene,HTPB)固体推进剂试件结构完整性不被破坏的最大内压极限值和肉厚系数对推进剂等效应力应变的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0 ℃和10 MPa的低温点火试验工况下该固体推进剂结构完整性不会被破坏,与试验结论一致;当内压增加至42.2 MPa时推进剂表面等效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推进剂结构完整性损坏;同一工况下,推进剂表面等效应力应变随着肉厚系数增大而增加,其值为2.6时,推进剂表面等效应力因超过其抗拉强度,结构完整性损坏。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相关试验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2024, 46(6):647-658.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805001
摘要:车身冲压件表面缺陷具有缺陷尺寸跨度大、缺陷类别间差异小等特点,导致传统表面缺陷检测手段的检测准确率低,难以满足实际工业需求。本文提出一种通道自关联特征金字塔深度学习缺陷检测模型SP-DDN,该模型通过对特征金字塔结构进行扩展得到多层扩展特征融合网络CFPN结构,并在该结构中引入具有通道关联分析能力的注意力模块,以提高模型对多类别缺陷间差异性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升模型的缺陷检测精确度。应用K-means++算法对数据集中缺陷数据开展聚类分析,以生成特定预选框,解决默认预选框尺寸与实际缺陷尺寸不匹配问题。最后,结合自制的冲压件表面缺陷检测数据集SP-NET与热轧钢表面缺陷公开数据集,对提出方法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于基准网络,mAP分别提升3.1%和4.0%,召回率分别提升1.5%和5.5%。
2024, 46(6):659-666,697.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728001
摘要:为完善颗粒流态–分选斑图模型,提出了形变指数Φ量化分选斑图的转变过程。结果表明,Φ可量化不同的连续变化分选斑图,且Φ随转速呈现阶梯式变化。Φ的阶梯式变化特点说明核状斑图、花瓣斑图、条纹斑图相互转变过程中均出现过渡斑图,从而表征出了分选斑图转变过程中存在过渡区及滞后现象。最终推测出分选斑图阶梯式转变的过渡与颗粒堆积结构的弛豫特性有关,而过渡区的滞后现象则与颗粒堆积结构的记忆效应有关。
2024, 46(6):667-676.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921001
摘要:针对基面层间易发生脱粘和水损病害,通过自主设计拉拔和扭剪试验,研究下封层超粘抗剪乳化沥青(super-viscous and shear resistant emulsified asphalt,SEA)稀浆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并结合分子动力学对SEA改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EA稀浆下封层混合料高温敏感度较低,相较于基质乳化沥青,60 ℃条件下其稀浆下封层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分别增加156.81%和88.17%;且SEA稀浆混合料相较于基质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和SBS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经干湿循环后其层间抗拉和抗剪强度基本丧失,仍有约干燥条件下的60%,极大地改善了稀浆下封层水稳定性。SEA中PU分子的异氰酸酯基与沥青中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而连接,又因其自身链状结构使沥青中极性组分聚集更加紧密,从而增大沥青胶团的粘聚性。在受到水分侵蚀稀浆混合料时,SEA中SBR通过自生聚集行为形成胶网结构,从而达到减弱水分子对沥青胶浆入侵的目的,提高下封层水稳定性。
2024, 46(6):677-685.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703001
摘要:临床实践中由于组织学染色耗时费力且具有不可逆性,导致肾脏病理学图像的数量相对较少,从而限制了医疗诊断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单次训练,实现了不同染色之间的风格转换。随后,将多域染色风格转换模型引入肾小球检测流程。实验通过染色转换模型进行染色转换,利用不同风格染色特征之间的相互补充,提高肾小球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多域染色风格转换模型生成的图像具备可靠性,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肾小球检测的性能。
2024, 46(6):686-697.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728002
摘要:分数阶时滞微分方程(FDDEs)在物理、生物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针对分数阶时滞微分方程(FDDEs),创造性地提出并应用谱延迟校正法(SDC)作为解决方案,构建一种基于双网格的 Legendre 延迟校正谱方法。引入双网格技术,对时间和空间离散进行优化处理,同时结合 Legendre 多项式进行谱延迟校正,大幅提升求解精度。制定预测步骤和校正步骤进行详尽误差分析。预测步骤以初步逼近的方式为解提供初始估计,通过校正步骤进一步细化解的近似,从而显著提高整体数值精度。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双网格 Legendre 延迟校正谱方法在处理分数阶时滞微分方程时成效卓著,极大地提高了精度,充分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2024, 46(6):698-707.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812003
摘要:由于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整合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技术应运而生。为提高单细胞矩阵到空间矩阵映射的相似度,降低损失函数值,通过改进深度学习Tangram算法的目标函数,同时受龙格库塔方法的启发对优化算法Adam的梯度值进行修正,开发了RK-Tangram算法。将其应用到3组模拟数据与真实的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和视觉区域的数据上,与原始Tangram算法相比,结果表明,RK-Tangram算法不仅提高了映射的相似度,降低了损失函数值,而且扩展了空间转录组的全基因组图谱,并纠正了低质量的空间测量。另外,通过解卷积将空间转录组数据转化为单细胞数据,提供了一个更高分辨率的组织类型图谱。
2024, 46(6):708-718. DOI: 10.13255/j.cnki.jusst.20230914004
摘要:为了进一步厘清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脉络,针对传染病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考虑人口数量变动且应急救援物资数量影响动态接触率的SEIRD疫情传播网络模型,以克服传统动力学传播模型SIR和SEIR的不足。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构建应急物资数量及人口密度相关的接触率函数,建立动态SEIRD传染病传播模型。其次,基于最小二乘估计最优化算法及迭代的四阶龙格–库塔法对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再次,利用LSODA算法进行隐式数值积分运算来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通过求解出的参数值建立元胞演化规则并将传染病的传播趋势以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方式进行展示。最后,采用2020年2月1日—4月1日中国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数据,对传染性疾病传播网络进行数据预测及模型验证。通过设置模型相关参数,展示传染病传播过程并将其传播趋势可视化,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动态SEIRD模型预测结果有效。
电话: 021-55277251
地址: 上海市军工路516号
E-mail:xbzrb@usst.edu.cn
邮政编码: 200093